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。中华医学会神经专业秘书蒋雨平教授日前在上海举行的“世界帕金森病日”患者教育公益活动上表示,中国帕金森病的发病率在近20年内至少增长了20多倍,发病率提高可能与环境及食品因素有关。
蒋雨平说,根据1986年统计数据,中国帕金森病发病率为0.047%,而根据上海2000年的统计,这个数据已达到了1.14%,最近全国范围内的统计数据则高达2%左右。最保守的估计,近20年中国帕金森病发病率至少增长了20多倍。上海市健康教育所提供的数据称,据流行病学统计,中国目前约有170万患者。
他表示,已经有动物实验证明,一些农药和除草剂残留物可能会引发帕金森病发病,而一些环境因素也可能是发病的诱因。
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,多在60岁以后发病,主要表现为患者动作缓慢,静止时手、头或嘴不自主地震颤,身体失去了柔软性变得僵硬以及姿势平衡障碍等,导致生活不能自理。因最早系统描述这种病的英国内科医生詹姆斯·帕金森而得名。
迄今为止,原发帕金森病的病因仍不完全清楚,一般认为主要与年龄老化、遗传和环境等综合因素有关。帕金森病属于慢性进展性疾病,目前尚无根治方法。
|